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教育学习参阅材料
2010-08-12 阅览次数:74次
(2010年第2期)
●心安是福
●踩好人生的“刹车”
●保龄球效应
●三个钱包
心安是福
有一个寓言故事:国王到花园散步,他看到花园里的花草树木大都枯萎了,只有细小的心安草茂盛地生长着。原来,橡树由于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而轻生,松树因不能像葡萄那样结果而嫉妒致死。国王问心安草:“别的植物枯萎了,为什么你却生长得这般勇敢乐观。”心安草答:“那是因为我没有非分之想,我只想好好做棵心安草。”
这个故事包含着心安就是福的人生哲理。
心安,要常思贪欲之祸。古人云:储水万担,用水一瓢;广厦千间,夜卧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三餐。西方哲人伊索亦云: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结果把已有的东西都丢掉了。这些朴素的道理告诉人们,贪欲无用而有害,应当真心诚意追求精神的富足。心贪即不能心安,生活亦失去真义。
心安,要常戒浮躁之心。古人云:“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心浮气躁,则易失心智,使人难以做出正确的决断,不能潜心静气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或急功近利,随波逐流;或患得患失,怨天尤人;或迷失自我,身心疲惫。如此,不但于工作事业有害,于自己亦是苦不堪言。惟有戒浮戒躁,方能尽职尽责地干实事、干成事。
心安,要常弃非分之想。有的人梦想一鸣惊人,一步登天,总是恨职位低、收入少,就是不知自己几近几两。非分之想,表面上看是心态问题,实际上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当正确看待个人的荣辱得失,得意不忘形,宠辱不惊,这才是应有的境界和气度。
(李荣东)
哲理小品
踩好人生的“刹车”
曾经在一次旅行中,因为汽车的刹车失灵而经历风险。如今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从开车想到人生。人生的路上,有如一场你追我赶的比赛,谁也不甘心落后,全速前进,一路狂奔,一旦发现路线走错或前方危险时,才想到踩刹车,为时已晚。这时候才知道,无论开什么车,只有时刻保持刹车的意识,才能一路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人生在世,不仅要选对方向,把握速度,调整节奏,更重要的是要知道适时踩好人生的刹车。仅仅知道人生应该做什么是不够的,关键是须知不能做什么。这才是真正的勇者和智者。
保龄球效应
两支保龄球队一起训练。起初,两支保龄球队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7只瓶。甲队教练赞扬说:“很好!打倒了7只。”队员听了很受鼓舞,心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乙队教练则指责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怎么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只。结果,甲队的成绩不断上升,乙队却打得一次不如一次。这就是行为科学中的“保龄球效应”。
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赞赏,是每个人的正常心理需要。而面对职责时,不自觉地为自己辩护,也是正常的心理防卫机制。赞扬和帮助永远比批评和指责更能激发人、鼓舞人。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就深谙此道,他为自己撰写的碑文就是:“这里躺着一个知道怎样跟聪明的属下相处的人。”
三个钱包
万通集团主席冯仑,在其《野蛮生长》一书中提出了“三个钱包”的观点。他说:人的一生会有三个钱包,第一个是现金或资产,这是多数人每天都在计算的钱包;第二个是信用,别人口袋里的钱你能支配多少;第三个是“心理钱包”,人在不同情境、心态下,对钱的感觉也不一样。困难时,1块钱对你而言可能顶100万元;当你有1亿元的时候,100万元也似乎不是钱。
冯仑以此对投资者说道:守住第一个钱包,放大第二个钱包,调整第三个钱包。
人生也是如此。
守住你的人生“本钱”,家庭、工作、职业技能等等;扩大你的信用等级,调整你的心理预期,通过提升自我修养、努力进步以不断提高你的“身价”;保持心理平衡,以抵制诱惑,不让“心理钱包”影响你作出错误的人生决策。
(本参阅材料由省供销社纪委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