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西湖大道19号中维歌德大酒店商务楼11楼
电话:0571-87117111
传真:0571-87117100
E-mailzj_zszy@163.com
邮编:310009
 

 
行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政策支持成催化剂 再生资源成行业投资翘楚

2013-06-25 阅览次数:181次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指把传统依赖资源消耗寻求线性增长的经济模式,转变为依靠生态资源循环利用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作为缓解资源约束矛盾、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举措,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强有力、系统性的投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而目前国内银行贷款审批严格、多层次资本市场尚不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尚不完备、创业投资规模较小,而针对性较强、金额较大、成本较低、时间较短、风险较小的政策性融资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策支持成行业发展催化剂,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发展空间大

近年来国家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政策扶持力度明显加大,2013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循环经济十大示范工程、创建百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和培育千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保部、财政部等多部委还提出了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多项投融资政策措施,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和项目予以政策性资金支持。

表1 2010年之后国家发布关于支持循环经济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

资料来源:赛迪经智 2013.05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作为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中的重点支持内容,是缓解资源瓶颈约束、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从产业链条上来看,在循环经济终端资源类型上可以细分为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等细分领域,在上游废弃物来源上可分为废电器、废汽车、废塑料、废机电产品、建筑废料等等。在终端资源利用方面, 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有价值资源回收利用的能力,随着再生资源细分领域政策的陆续出台,将成为相关行业增长的强力催化剂,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超预期发展。

我国有色金属消费量大类多,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市场看好

我国是最大的有色金属消费国,2012年主要10种有色金属销售量达2996万吨。然而,铜、铝、铅、锌四种主要的有色金属在我国的资源储量短缺十分严重。按目前年产量计算,四种主要有色金属矿产保有量的静态保证年限最长不到20年,最短只有不到3年。并且,主要有色金属品种开发利用已占资源储量50%以上,持续增长的需求与矿产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

图1 2012年我国部分有色金属矿产开发利用情况

数据来源:赛迪经智 2013.05

废有色金属是指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已完成使用寿命的器件中所含有的有色金属部件及材料。有色金属的再生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并且能够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随着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深入,不但使得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也将间接推动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加工设备的需求和生产。

图2 废旧有色金属会收链

资料来源:赛迪经智 2013.05

汽车报废高峰即将来临,废车回收拆解促生新投资机遇

报废汽车中蕴含大量可循环利用物质,其自身包含钢铁、塑料、橡胶和有色金属等资源基本上可以全部回收利用。按照1000万辆报废汽车来计算,仅其中所蕴含的废弃物价值总和接近千亿元(不包含废旧零部件再制造价值)。由此可见对报废汽车进行循环利用可以获得非常可观的经济价值。

2011年我国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辆大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巨大的保有量必然产生巨大的报废量。自2000年起,我国汽车行业逐步进入产销两旺的阶段,年销售辆不断提升,通常汽车报废时间为10-15年,所以2015年我国将迎来汽车报废的第一个高峰期。

图5 报废汽车拆解工艺流程

资料来源:赛迪经智 2013.05

受前期政策真空及报废量较小影响,我国报废汽车正规拆解处理产能严重不足,很难满足即将到来的汽车报废高峰,因而赛迪认为2013-2015年将是我国报废汽车拆解处理行业集中产能建设阶段,废旧汽车拆解加工利用将率先享受到循环经济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大发展带来的广阔市场。按照新增800万辆拆解处理能力计算,对应拆解设备市场容量超过70亿元,破碎设备市场容量超过40亿元,报废汽车拆解处理将成为循环经济行业的新蓝海。

 



 

 

版权所有: 浙江省再生资源集团有限公司 Zhejiang Resource Development Group Co.,Ltd.
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西湖大道19号中维歌德大酒店商务楼11楼 电话:0571-87117111 邮编:310009 传真:0571-87117100
浙ICP备07019166号 网页设计:美高科技